单日新增1880例!社会面出现多个散发病例,此地再发通告
11月7日17时,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,通报最新情况。
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屹通报,11月6日0至24时,广州市新增1935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,8例为社会面感染,其余均在隔离观察或高风险区发现。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1813人,轻型113人,普通型9人。
16日,海珠区单日新增1880例感染者。近3天,该区新增感染人数占全市94%,凤阳街康鹭片区和赤岗街客村、大塘片区的感染人数占全区84%,是本次疫情的集中暴发点。除海珠区外,白云、番禺、荔湾区疫情也呈现多点散发与局部聚集特点,社区传播风险持续存在。
张屹指出,目前,海珠区仍是本轮疫情防控的主战场,为进一步遏制海珠疫情快速上升势头,稳控全市疫情,我们全面统筹抗疫资源,支持海珠抗疫。在加强全市常态化核酸筛查的同时,向海珠区派出5支采样突击队共2500名医护人员进驻高风险区,支援上门采样;迅速启用储备隔离酒店,集中力量开展转运专项攻坚,多方协调兄弟城市大力支援,安全转运涉疫人员3.4万人。接下来,广州将采取更坚决、更及时、更有效的措施,全力提高转运隔离的效率和服务水平,全面强化中高风险区的有效管控。
张屹指出,“11月7日是海珠区强化社会面管控的第三天。整体来看,全区人流、车流大幅减少,为阻断疫情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。海珠区居民全力配合,为全市疫情防控做出了牺牲和贡献。但近日海珠区单日新增感染人数持续走高,社区传播风险仍然较大。根据疫情防控形势,经研判,延长海珠区7号通告中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至11月11日24时。”
为何这两天海珠新增感染者较多
广州疾控回应
在发布会上,有记者提问:海珠区为何16日新增感染者数量有比较大的增加?
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回应:“这两天海珠区新增感染者数量比较多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一是由于管理难度大,在海珠区人口高度聚集的风险区域内,没有能够完全静下来,人员流动加速了病毒传播;二是大量高风险人员被转移到隔离酒店,单人单管,检测效率也大幅度提升;三是随着管控排查的力度不断加大,之前没有及时做核酸的人员也都被找了出来。加之病毒潜伏期短,导致这几天感染者的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。”
张周斌表示:“感染者数量的增加的确令大家担心,但绝大多数都是在管控区域和集中隔离中发现,社会面发现感染者的数量很少。这就说明,海珠区在11月4日发布强化社会面防控措施通告后,对于控制社会面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,也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目前的防控措施不动摇。总结起来就是要坚持一快、一静、一透。”
一快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,将已经发现的感染者迅速转移到定点医院治疗;以最快的速度,将感染者的密接及其周边区域高风险人员,也就是潜在的感染者尽快转移到隔离场所隔离观察。只有不断提高转移速度,才能尽快降低风险区域内的传播风险,做到唯快不破。
一静就是要真正安静下来,减少甚至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流动,才能有效减少易感人群接触感染者的机会,从而降低感染风险,避免成为传染源。也就是说,广州要继续遵循不同风险等级区域内的管理要求:高风险区足不出户,中风险区足不出区、错峰取物,低风险区和其他区域原则上非必要不外出、不串门、不扎堆、不聚集;只有大家的社会活动慢下来、静下来,才能切实降低人员流动造成的传播风险,做到唯静不破。
一透就是要把核酸检测做透,做到一户不漏、一人不落、一次不少。因为每漏一次,就有可能晚发现一天,就有可能让病毒多传一代,就会影响更多的人。此外,针对中高风险区域内的人员,广州还将增加抗原检测,目的就是能够尽快发现感染者,清除传染源,做到唯透不破。
张周斌说:“当前广州正面临着抗击新冠疫情3年以来最大的挑战。无论是在海珠、白云主战场,还是在其他存在散发疫情的区域,唯有做到隔离传染源唯快不破、降低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唯静不破、发现传染源的检测唯透不破,才能使我们的防控措施更加及时、更加精准、更加有效,疫情防控也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。”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长沙晚报